【www.dgxingshi.com--热点资讯】

外国科学家名字10个

外国科学家名字10个

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天才科学家
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韦尔奇为人情恶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二、史蒂芬·威廉·霍金,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三、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在世界科学史上,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四、艾萨克·牛顿,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五、詹姆斯·瓦特,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他发明的蒸汽机有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六、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美国发明家,在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飞行。莱特兄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
七、爱迪生,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八、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思想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
九、麦克斯韦,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遇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十、郑奎飞,中国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人体冷冻复活之父,他发明的“人体冷冻复活器和复活液”号称可以使“死人复活”,“2080年世界将诞生超过诺贝尔奖的最高奖——郑奎飞奖”。他不仅在预测未来的趋势,而且试图总结这个时代,策划这个时代,指导这个时代;他力图以自身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来影响世界、改变世界、改变人类。他是与达尔文、马克思相提并论的人,是描述人类未来走向的先驱和楷模。

五位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五位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古代:祖冲之、沈括、郭守敬;当代:杨振宁、王飞跃、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外国:爱因斯坦、艾萨克·牛顿、马克斯·普朗克、居里夫人、门捷列夫。

一、古代科学家

1、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2、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二、当代科学家

1、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该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

此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物理学家重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王飞跃

王飞跃,男,祖籍浙江省东阳市,生于山东省青岛市,2003,2005,2007,2011,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亚利桑那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复杂系统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和中美高等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等职。

王飞跃从1997年正式考虑从美国来到中科院,到1999年归来工作,2007年成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副所长,现在担任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可以说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一位亲历者、一位见证者。

与知识创新工程风雨同行,也使他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更实际的感受,从刚开始还只是归国服务作贡献的心态,现在已经认识到,国家的欣欣向荣,也在为每一位科学家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和人生机会。

3、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4、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5、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三、外国科学家

1、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2、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3、马克斯·普朗克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5、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

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五天。

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国外科学家名字列表

国外科学家名字列表

  1、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获
  2、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  
 
  3、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4、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与贝克勒尔因发现钋与镭的分离等现并提炼出镭和钋
  5、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
  6、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
  7、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8、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9、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
  10、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
  11、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
  12、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
  13、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
  14、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
  15、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

外国天文学家名字

外国天文学家名字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台?
答: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法国上普罗旺斯天文台、法国日中峰天文台、俄罗斯普尔科沃天文台、俄罗斯天体物理天文台、日本东京天文台、美国夏威夷莫那克亚天文台、美国海尔天文台(帕洛马山天文台、威尔逊山天文台)、美国基特峰国力天文台、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美国麦克唐纳天文台、美国美洲际天文台、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德国温德斯丹太阳天文台、德国陶登堡史瓦西天文台、德国卡拉阿托天文台、德国柏林天文台、欧洲南天天文台、澳大利亚塞丁斯普林天文台。
外国著名天文学家
托勒密
哥白尼
伽利略
爱因斯坦
第谷
哈雷
牛顿
开普勒
霍金
拉普拉斯
拉格朗日
勒梅特
梅西耶(也译梅西叶)
阿利斯塔克
罗蒙诺索夫
威廉·赫歇耳
爱丁顿
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
央斯基
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探究天文学家的故事: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里斯:为什么太空如此魅惑

天文学家能看见过去某个时刻的景象
  9月25日,马丁·里斯教授在剑桥天文学研究所欢迎记者,一开始就带着真诚的热情说,“知道吗?世界上最让孩子们入迷的,一是恐龙,再就是太空。”
  他显然知道天文学的迷人力量。
  不过,他从纯粹数学本科毕业时可没想过天文学。后来他遇到剑桥大学天文学家丹尼斯·西亚马,并成了他的博士生--西亚马以栽培众多现代著名宇宙哲学家而闻名,其中包括了斯蒂芬·霍金。
  “当时还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我考虑过统计学、经济学,也有天文学,结果认定自己不喜欢抽象的东西,而更愿意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说自己赶上了好时机,因为1960年代,物理学出现一批历史性的重大发现,牛顿的传统理论受到冲击,爱因斯坦的现代理论获得证明,这削弱了学术界前辈对后辈的领先优势,后辈得以在一个比较平等的环境开始学术竞赛。
  那么,运气对一个科学家的道路有什么影响呢?
  “我的幸运在于选择了一个刚刚出现新发现的领域,”他说,“因为新发现意味着新问题,可能激发新技巧、新方法,无论对前辈后辈而言都是新的,大家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率先解决问题就能奠定专业声誉。”
  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自从伟大的牛顿在这里工作以来,一直是世界天文学研究中心之一(传说导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那棵苹果树的后代现在仍然站在原来的位置)。过去300年,天文学的发展有起有伏,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令人兴奋的时期,因为我们拥有更强大的望远镜和更高速的电脑,比如现在最厉害的望远镜可以看到距离地球120亿光年的星系。
  可是,按照光年的定义,我们看见的是距离现在已有120亿年的景象,谁知道此时此刻那个星系是不是仍然存在呢?
  “说得对,”里斯教授笑了,“我们看见的确实是很久以前的景象,我们的工作就是从这些景象推测现在的情况,因为我们相信宇宙的进化应该是相似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努力解释我们可以看见的景象。地球的进化只有30亿年,跟宇宙相比还是很短的,我们试图把这个过程放在更广阔更漫长的宇宙进化的背景下,希望可以最终推算到大爆炸的时刻。
  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有一个区别,地质学家只能通过并不一定完整的化石鉴别其具体年代,天文学家却能真切看见过去某个具体时刻的景象,这也是天文学的一个迷人之处。”
  天文学的另一种魅力,他接着说,是能在极端环境下检验我们已经熟悉的自然规律,毕竟这些规律是我们在地球上发现和总结的。
  “后人类”和《我们的最后世纪》
  随着对宇宙的了解逐步加深,他说,我们对许多基本概念的看法也相应改变。比如时间,现在普遍认为太阳有96亿年寿命,现时刚进入壮年期,还有大半寿命,而宇宙的寿命可能是无限的,若是这样,我们对人类在整个生物进化链的位置就有一个新的认识,也许我们不是进化终点,只是一个中间产品,于是就有了考虑“后人类”的必要。
  按照里斯教授的设想,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人类会不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自我毁灭,比如错误运用科学,而这一思考变成他在今春推出的新书--《我们的最后世纪》。
  该书轰动一时。单从标题看,确实有一点末日预言的味道。
  “原来标题后面还有一个问号,可是书商去掉了。”里斯教授有一点无奈。实际上,书里说的主要是人类自己可能导致的灾难,比如核武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世纪,因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掌握毁灭自己文明的力量,同时具有发展这种文明的本事,这种文明能否存在下去,命运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可是,错误使用科学与正确使用科学的界线究竟在哪里呢?
  “说实话,我不知道!”里斯教授说,“我倒是希望我的书有助人们思考这个问题。”
  “如您所说,现有设备已经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星系,为什么还要进行载人飞行计划?这样做代价很高,风险很大,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外星移民吗?”
  “我不认为可以大规模移民,”他说,“因为我们已经了解的星球的环境都不怎么舒服,要么像地球两极,要么像海洋深处,都不是好地方!但我确信,也希望,50到100年后,会有一群人作为探险者在其他星球生活。我希望这些人的数目不会太少,最好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掌握这种技术,这样探险者们就有机会结成社区,讨论在外星生活的各种问题。”
  “那么说,载人飞行是某种探险。”
  “是这样,”他说,“不过我更愿意从两方面看这个问题:从短期而言,不错,许多事情可以由机器人代劳,但是从非常长期的角度来看,假如美国、俄罗斯开发的(载人飞行)技术就此消亡,那也是让人伤心的。现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打算将他们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是一件好事。”
  “如您所说,天文学一直令人着迷,可是大爆炸、白矮星、小行星撞击这样的题材同样会让人们担心,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保证?”
  里斯教授笑起来,“不应该担心。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今天发生这一事件的概率并不比过去任何时候高,我们这辈子赶上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也就只有大约二万分之一。更让我担心的倒是人类自己产生的风险,比如核战争,生物学灾难或地球过热导致的生态学危机。而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现在拥有更好的技术,有助于发现其可能性甚至摧毁它。
  相对而言,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类自己的行为,这是更实在的风险。”
  科学家有责任向公众解释自己在做什么
  多年来,马丁·里斯教授一直积极参加科普工作,为报刊撰写文章,而他的7本专著里就有5本属于科普题材,曾获美国物理学研究所科学写作奖。在《我们的最后世纪》之前,他的另一部近作是《我们的宇宙栖息地》,一位同行为此热情赞扬他“也许不是惟一的星系向导,但一定是惟一住在我们这个银河系的(星系向导)”。
  然而科普工作只是他的“副业”,他还在许多著名学术研究机构任职:实际上,他并未放弃在高能天体物理学、宇宙结构形成和普遍宇宙哲学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天文学家之一。
  “我认为科学家与公众交流自己的发现是很重要的,”他说,“有些领域,参与科普工作对学术声望可能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但在天文学方面,作为一个涉及公众利益的学科,许多研究是由公众资助的,科学家有责任向公众解释自己正在做什么,让公众了解工作的进展,科学家有必要在这上面花点时间,而不仅仅是跟自己的同行讨论。
  在我看来,能跟不同行业的人进行讨论是很有趣的经历,假如自己的工作只能跟少数几个同行分享,未免乏味了些。”
  “而且,公众对这个学科具有强烈兴趣对科学家也有好处,因为公众会提出一些深奥的问题,比如最初是什么?宇宙是不是无限的?而我们回答不了。这就提醒我们,直到现在我们还没能回答一些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只是朝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步一步迈进而已。”
  那么,对于新一轮寻找外星智慧生命证据的热潮,他有什么看法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找到任何证据,”他说,“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甚至还不了解简单生命是怎么出现的,究竟有多少可能性,就算存在简单生命,是不是一定就会变成我们(凭现有知识)可以辨认的智慧生命。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思想,智慧生命可能是这样的,也可能是那样的,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找不到智慧生命的证据,一定程度上会令人失望,但是,也许我们能从以下结论得到补偿:地球可能真是宇宙里最重要的地方,是惟一出现生命进化的地方,是宇宙生命的起点,那么,50亿年以后,来自地球的生命就可能散播到很远很远的空间深处!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纪的所作所为,其影响范围就不仅仅限于我们自己,而是涉及地球生命能不能散播出去。”而这也是他在《我们的最后世纪》中探讨的一个话题。

写出三位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写出三位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古代:祖冲之、沈括、郭守敬;当代:杨振宁、王飞跃、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外国:爱因斯坦、艾萨克·牛顿、马克斯·普朗克、居里夫人、门捷列夫。

一、古代科学家

1、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2、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二、当代科学家

1、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该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

此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物理学家重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王飞跃

王飞跃,男,祖籍浙江省东阳市,生于山东省青岛市,2003,2005,2007,2011,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亚利桑那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复杂系统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和中美高等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等职。

王飞跃从1997年正式考虑从美国来到中科院,到1999年归来工作,2007年成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副所长,现在担任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可以说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一位亲历者、一位见证者。

与知识创新工程风雨同行,也使他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更实际的感受,从刚开始还只是归国服务作贡献的心态,现在已经认识到,国家的欣欣向荣,也在为每一位科学家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和人生机会。

3、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4、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5、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三、外国科学家

1、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2、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3、马克斯·普朗克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5、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

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五天。

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点资讯

2020 爱情短信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