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gxingshi.com--热点资讯】

汉书白话文全集txt下载

汉书白话文全集txt下载

汉书李广苏建传的翻译文

汉书李广苏建传的翻译文

【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一○○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 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的棫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 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冯海荣)

参考资料: http://23963791767l.blogchina.com/821195.html

后汉书白话文

后汉书白话文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年少时就学长
安,学习《欧阳尚书》,为博士九江人朱普做事。
桓荣贫穷如洗毫无资财,常常为他人做工用以养
活自己,精力充沛,十五年不回故乡一次。到王
莽篡位时才回来。正赶上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
奔丧,背土堆成坟,此后他顺便留下来教书,学
生门徒有数百人。王莽失败后,天下大乱。桓荣
抱着他的经书同弟子们一起逃到山谷之中躲藏起
来,虽然常饥饿困乏却不终止讲习讨论,后来客
居江淮一带授徒。
建武十九年,桓荣年六十多岁,开始在大司
徒府任职。当时显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选求通
晓经籍之人,便提升桓荣的弟子豫章何汤为虎
贲中郎将,教太子《尚书》。世祖安闲地询问何
汤的老师是谁,何汤回答说:“我的老师是沛国
桓荣。”帝随即召见桓荣,让他解说《尚书》,十
分欣赏他。桓荣被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宫教
授太子。每次朝会,帝便让桓荣在公卿之前陈述
经书。帝大加称赞,说: “得到您差点晚了!”
正遇上《欧阳》博士缺少,帝想立桓荣为博士。
桓荣叩头推辞说: “我的经术肤浅不深,不如我
的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说: “好,
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这一官职。”于是拜桓
荣为博士,引见的彭闳、皋弘为议郎。
帝曾亲临太学,正遇上诸位博士在太学前辩
论,桓荣披着儒生所特有的衣服,温和谦恭而且
宽厚有涵养,分辩说明经义,每次都以礼义谦让
来说服,而不用话的长短来战胜别人,在场的儒
生没有赶得上他的,帝便加以特别的奖赏.帝又
下诏让诸儒生吹管击磬演奏《雅》 《颂》之乐,
天黑才停。后来桓荣入朝参加宴会,帝下诏赐给
诸臣奇特的果子,接受的人都将它揣在怀中。只
有桓荣双手捧着果子拜谢。帝笑着指着他说:
“这是真正的儒生啊!”由此更加敬重厚待他,
常常让他在太子宫中过夜。如此五年,桓荣推荐
门下生九江胡宪侍奉讲说,这才得到许可不常
去宫中,每天早晨去一次就行了。桓荣曾经得
病,太子每天早晚派中傅来探问病情,赐给桓荣
美味佳肴、帐幕、奴婢,对桓荣说:“如有不测,
请不要为你的家室担忧。”后来病痊愈了,又入
宫侍奉讲经。
二十八年,帝召集百官,下诏询问谁可以做
太子的老师,群臣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都说太
子的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以胜任。博士张
佚严肃地说: “如今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阴氏?
还是为了天下百姓?如果是为了阴氏,那么选阴
堡可以;如果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本来就应该
选用天下的贤才。”帝认为他说得对,说:“我想
设立傅的原因,是为了让他们辅助太子。如今博
士您不以纠正我的失误为难事,更何况对太子
呢?”随即拜张佚为太子太傅,而以桓荣为少傅。
赐给他们辎车、乘马。桓荣召集他的诸位学生,
将他的车马、印绶陈列出来,说: “如今所蒙受
的这些东西,都是藉了古人的好处,可不能不努
力啊!”桓荣以太子经学已经掌握为由,上书辞
谢说:“我侥幸得以侍奉太子,连续数年教授经
学,然而我见识学问短浅,对太子一点帮助也没
有。如今皇太子凭藉聪颖通达之资质,通晓明了
经义,观看浏览古今书籍,作为储君太子没有能
如此精通博学的了。这实在是国家的福气,天下
百姓的幸事。我做少傅的职责已尽完了,一切全
靠太子自己了,谨派掾臣汜拜谢并辞职。”太子
回信说:“刘庄从幼稚孩童开始,学习经学九年,
可是典故训释仍有不明白,无法知晓懂得。《五
经》广泛博大,圣人的言语意义深远,不是天下
最出类拔萃的人,怎能参与此道!何况以我这样
无才之人,冒昧地承蒙教诲。从前先师辞去弟子
的情况也有,上等情况是因学生通达经义要旨,
明白章句含义,下等情况则是离家El久思念家
乡,向老师请求离去。如今我属下等情况,不敢
再说什么,希望您认真对待疾病注意饮食,保重
身体。”
三十年,桓荣被拜为太常。桓荣最初遭遇离
乱时,与族人桓元卿同遭饥饿贫困,而桓荣仍研
究朗诵不止。元卿讥笑桓荣说: “你遣只是白白
浪废力气,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桓荣笑笑没
有回答。等到桓荣任太常时,元卿感叹说: “我
是个农家子弟,怎能想到有学问竟会有这么大的
好处!”
显宗即位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尊敬桓荣,
很受亲近重视,他的两个儿子被拜为郎。桓荣年
纪超过八十后,自认为已经衰老,多次上书请求
辞职,却每次被增加赏赐。帝曾乘车到太常府,
让桓荣坐在面朝束的地方,设置矮桌手杖,召集
百官及骠骑将军束平王刘苍以下以及桓荣的门
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捧书求教,每次开口便先说
“大师在此”。请教完后,将太官供品用具全部赐
给太常家。天子对桓荣的恩惠礼遇就像这样。
永平二年,三雍刚刚落成,天子拜桓荣为五
更。每次大射养老礼仪完成之后,帝便请桓荣及
其弟子升堂,捧着经书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向桓荣
求教。封桓荣为关内侯,封邑五千户。
每次桓荣生病,帝便派使者来慰问,道路之
上可以频繁看到来桓荣家的太官、太医。到桓荣
病重时,他上书谢恩,请求归还他的爵号及封土
给皇帝。帝亲自到他家询问他的起居情况,进入
桓荣家所在街道时便下车步行,捧着经书来到桓
荣面前,流着眼泪抚摸着桓荣,赐给他床茵、帷
帐、刀剑、衣被,很长时间之后才离去。从此以
后,诸侯将军大夫来询问病情的,不敢再乘车到
桓荣家门前,并都在床下拜见。桓荣死后,帝亲
自改变干素的服饰,亲临丧礼并送葬,将首山的
南面赐给桓荣作墓地。任命桓荣兄长的两个儿子
补四百石俸禄的官职,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官
职,其余门徒有许多官至公卿。桓荣子桓郁继承
爵号封土。
论曰:张佚严厉责备阴侯,以此取得高位,
直言得罪众臣,用正义感动圣明的君王,使君王
知道他耿直有余。至于因一句话而被赏赐,有志
之士则感到羞耻;接受爵号而不谦让,故而受到
诗人的劝告。但是张佚在朝廷上议论他人靠的是
外戚得到支持,自认为自己没有短处,想来大概
是清廉不足吧?从前乐羊吃自己的孩子,虽然有
功也被怀疑;西巴放了麂,虽然有罪却当上了太
傅。也许是推想仁义审察虚伪,都是出自人之常
情。做君王的人能用这些来审察,那么真诚与奸
邪差不多得到分辨了。
桓郁字仲恩,年少时靠父亲的官位担任郎。
他诚实宽厚好学,继承父亲的学业,教授《尚
书》,常常拥有数百名门徒。桓荣死后,桓郁本
该继承爵位,但他上书让给兄长的儿子桓泛,显
宗不同意,他只好接受封号,而将全部租赋收入
送给桓泛。帝因桓郁是先师的儿子,拥有礼让的
品德,因此对他非常亲近厚爱,常常留在宫中谈
论经书,询问政事,逐渐迁升为侍中。皇帝亲自
撰写《五家要说章句》,命桓郁在宣明殿进行校
定,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桓郁入宫教授皇太子经学,迁
越骑校尉,天子下韶命太子、诸王各自去致礼庆
贺。桓郁多次进忠言,常常被天子采纳。肃宗即
位,桓郁以母亲丧事为由乞求退职,天子接受了
他的请求,让他以侍中身份守孝。建初二年,迁
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时年富力强,侍中窦宪凭藉外戚的
势力,想让年少的天子多阅览经学,便上书给皇
太后说:“《礼记》说:‘天下百姓的命运,都决
定于天子;天子之善,靠在于所学来形成。学习
与智慧共同长进,则会切磋相正而不必勤勉;教
化与意念共同完成,则如同出白天性,言行自然
符合道义。昔日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
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成王当
朝听政,四位圣人维护着他。所以考虑事情不会
不周到,做事不会有失误。’孝昭皇帝八岁即位,
大臣辅佐政事,也挑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
等人到天子面前来传授经学,以完成圣德。近在
建初元年,张醋、魏应、召训也到宫中讲授。臣
我在下面考虑皇帝陛下本身具有天赋的资质,适
宜渐渐教学,可现在却只面对着左右小臣,听不
到典制礼义。从前五更桓荣,亲自做天子的老
师,他的儿子桓郁,从小便敦厚崇尚,继承传授
父亲的学业,故而再次以校尉之职入宫教授先
帝,父子在宫中供职,经历了四代,如今虽年老
但仍喜好礼义,经学品行更加完备。又有宗正刘
方,是宗室楷模,擅长《诗经》之学,受到先帝
的褒奖.应当让桓郁、刘方同入宫教授,以此推
崇本朝,显示广远深入的教化。”于是桓郁从此
迁长乐少府,再次入宫侍奉讲经。不久,转为侍
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替丁鸿为太常。第二
年,因病去世。
桓郁为两位天子讲授遇经学,受到极大的恩
泽和宠爱,受到的赏赐前前后后达近千万,在当
时十分显赫。他的门人杨震、朱宠,都做官至三
公。
开始,桓荣向朱普学习四十万字的章句,浮
华之辞又多又长,有许多夸大其辞之处。到了桓
荣入宫教授显宗时,减少到二十三万字。桓郁又
删除省略确定成十二万字。从此有了《桓君大小
太常章句》。
桓郁的儿子桓普继承爵号,传到曾孙。桓郁
的二儿子桓焉,能够将他的家学继承下去。桓郁
的孙子桓鸾、曾孙桓彬都很有名气。
桓焉字叔元,少年时因父亲的官职而被封为
郎。深明经义且身体力行,因而很有声望。永初
元年,入宫教授安帝,多次迁升至侍中步兵校
尉。永宁年间,顺帝立为皇太子,封桓焉为太子
少傅,一个多月后,迁升为太傅,藉母丧之事乞
求退职,天子同意他以大夫身份守孝。过了一
年,天子下诏派使者赐给桓焉牛肉和酒,强行除
去丧服,当即拜为光禄大夫,迁为太常。当时天
子废皇太子为济阴王,桓焉同太仆来历、廷尉张
皓进行劝说,但没能成功,此事都在《来历传》
中。
顺帝即位,拜桓焉为太傅,与太尉朱宠共同
总领尚书职务。桓焉又入宫教授经学,乘着天子
在内廷召见时,建议应该请三公、尚书入朝管理
事务,天子听从了他的建议。天子因桓焉在朝廷
上议论时坚守正义,封他为阳平侯,但他坚决推
辞不接受。桓焉办公三年,因召用受禁锢的人为
官吏而被免职。后又拜为光禄大夫。阳嘉二年,
代替来历为大鸿胪,数Et之后,迁为太常。永和
五年,代替王龚为太尉。汉安元年,因出现El食
而被免职。第二年,死在家中。
桓焉有继承学业的弟子数百人,其中地位最
显贵的是黄琼、杨赐。桓焉的孙子是桓典。
桓典字公雅,重又继承家业,在颖川I教授
《尚书》,有数百名门徒。被推举为孝廉并担任郎
职。不久,正遇上国相王吉因有罪被杀,朋友亲
戚没有人敢到他家去。惟独桓典放弃官职为他收
殓尸体将他埋葬,并服丧三年,背土堆成坟,又
为他建立祠堂,按礼仪做完所有事情之后才离
去。
司徒袁隗召桓典到府中做事,因品第高受到
推举,拜为侍御史。当时宦官专权,桓典执政毫
不畏惧回避他们。他常常骑着青白色的马,京城
的人都十分畏惧他,说: “走着走着要停下来,
以避开骑青白色马的御史。”到黄巾贼在荣阳起
兵,桓典奉命督军。贼兵被击败,他回到朝中,
但因触犯宦官而得不到奖赏。他在御史任上七年
都没有得到迁升,后来到京城之外去担任郎官。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掌权,桓典参与谋划商
议,因而三次迁升至羽林中郎将。献帝即位,三
公上书言桓典以前与何进谋划诛除宦官,虽然没
有成功,但忠义之心显著。天子下诏拜桓典家一
人为郎,赐钱二十万。
桓典从西入关,拜为御史中丞,赐爵号为关
内侯。天子车驾至注都,迁但甚为光禄勋。§继
六年,死在任上。
桓鸾字始春,是桓焉弟之子。少年时便树立
操行,穿布衣吃粗食,不求丰足有余。他认为世
事污浊,州郡任官之人多不是贤才,觉得与他们
共事是羞耻,因而不肯出来做官。
桓鸾四十多岁时,当时的太守向苗有名望功
绩,他推举桓鸾为孝廉,迁为胶束令。他刚到任
而向苗却去世了,桓鸾于是便辞职去奔丧,三年
之后才回去,淮汝地区人们都称赞他的高尚情
义。后来担任巳吾、汲两县县令,很有名望和政
绩。诸公共同推荐,天子又召拜他为议郎。他上
书陈述五件事:推举贤才,审察然后授权使用,
罢黜奸臣,减省苑囿,停止徭役租赋。书奏上之
后,触怒了宫内小臣,因此他们没有让天子看到
这份奏章。后因为有病被免官。中平元年,年七
十七岁,死在家中。他的儿子叫桓晔。
桓晔字文林,一名严,更加注重培养志向节
操,他的姑姑是司空杨赐的夫人。最初桓鸾死
时,姑姑回家奔丧赴哀,将到家时,住在驿舍,
整顿随从人员之后才进家,桓晔心中认为这样做
不好。等到姑姑慰问他时,最终什么也没说,只
是号哭。杨赐派遣官吏供奉祠庙,在当地县调取
祠庙用具,桓晔拒绝不接受。以后每次到京城,
从未在杨氏家住过。他的坚定节操就像这样。他
的宾客及随从,都敬慕他的志气操行,从不接受
他人的一顿饭。桓晔任郡功曹。后来推举他为孝
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请他做官,他都没
有接受。
初平中,天下动乱,桓晔到会稽避乱,然后
从海上到交耻居住,越人受他的气节感化,直至
闾里之间没有争斗。后来他被凶恶之人诬陷,便
死在合浦狱中。
桓彬字彦林,桓焉兄长的孙子。
桓彬的父亲桓麟,字元凤,很早就聪慧有才
能。桓帝初,为议郎,入宫侍奉讲授经学,因为
太正直而触怒了天子左右的人,被贬出宫任羞
令,又因病免官。正遇上母亲去世,桓麟非常哀
伤,在母亲去世不到十三个月时,他也去世了,
年四十一岁。他所著碑、谏、赞、说、书共二十
一篇。
桓彬少年时与蔡邕齐名。最初被推举为孝
廉,拜为尚书郎。当时中常侍曹节的女婿冯方也
任郎,桓彬磨砺自己的意志和操行,与左丞刘
歆、右丞杜希有共同爱好并友好交往,从未与冯
方一同参加过酒宴,冯方非常恨他们,便宣扬说
桓彬等人是酒党。此事交由尚书令刘猛处理,刘
猛素来跟桓彬等人交好,因而不举报纠正此事,
曹节大怒,弹劾刘猛,认为他们是一伙的,请求
将他们收捕下狱,在朝的官员都因此而恐惧,刘
猛从容不迫,十曰便出狱,但被免官受禁锢。桓
彬因此被废除官职。光和元年,死在家中,年四
十六岁。诸位儒者没有不感到悲伤的。
桓彬着《七说》和书共三篇,蔡邕等人都作
序评述他的志向,都认为桓彬有四处超过常人:
智力早熟,幼年聪慧;学问优异文辞华丽,极其
通达;做官不因贪图俸禄而苟同他人,义气高
尚;辞高而虚心,操行纯洁。于是共同树碑赞颂
他。
刘猛,琅邪人。桓帝时为宗正,因正直而受
到排挤,自己辞官回家。灵帝即位,太傅陈蕃、
大将军宝武辅佐政权,又重新请他出来做官。
论曰:伏氏从东西京起相承袭而为名儒,
以此取得爵位。中兴之后桓氏家族十分昌盛,从
桓荣到桓典,一代代遵循他的路线,父子兄弟相
继担任天子的老师,跟随他们学习的人都官至卿
相,在当时十分显赫。孔子说:“古时的学习者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今的学习者学习
是为了别人。”为别人的意思,是凭藉声誉以显
扬自己;为自己的意思,是以自己的心去符合道
义。桓荣世代受到尊崇,这种学习哪裹是为了自
己呀!
工遮字茎公,题川走陆人。
父亲工缈,字乡游,是王菱末期守卫噩扰的
尉官.世担攻打题屋,疆陨坚守使世趄久攻不
下,丁办游说守城官,于是他们一同投降,世祖
大喜,重重地加以赏赐慰劳,拜丁绋为偏将军,
并因此跟随世祖进行征伐。丁琳率兵先渡过黄
河,向郡国发送檄文,攻打兵营占据土地,攻下
河南、陈留、颖川共二十一个县。
建武元年,拜丁绋为河南太守。到封赏有功
之臣时,皇帝让大家各自说自己喜欢的地方,诸
位将领都挑选丰美的都邑郡县,惟有丁琳愿受封
本乡。有人对他说:“别人都想要县,而惟独你
要求乡,为什么?”丁绋说:“从前孙叔敖告诫他
的孩子,受封时一定要贫瘠之地,如今我才能不
够功劳微小,能得到乡亭已经是很优厚的待遇
了。”帝遵从了他的愿望,封他为定陵新安乡
侯,封邑是五千户,后来又迁升封为陵阳侯。
丁鸿年十三岁时,跟从桓荣学习《欧阳尚
书》,三年便明晓章句,善于议论辩难,任都讲,
于是便立志精心锐思,穿着布衣挑着担子,不远
千里去求学。
当初,丁绋跟从世祖去征伐,丁鸿独自与他
的弟弟丁盛住在一起,怜悯丁盛年纪幼小而共度
寒冷的日子。到丁绋死后,丁鸿应当继承封号,
他却上书将封国让给丁盛,但没有得到同意。丁
绋埋葬之后,他便将丧服挂在坟前草屋上,然后
逃走,他留给丁盛一封信说: “丁鸿贪恋经书,
不顾恩情礼义,少年时跟从老师,父亲活着没有
供养他,死后没有奉守丧礼,皇天先祖,全都不
保佑帮助,身遭大病,忍受不了茅草土气。前面
呈上疾病情况,情愿将爵号留给仲公,但奏章被
按下没给我回答,迫使我暂且继承封号。我现在
自愿放弃,去寻求好的医生。如果不能治好病,
愿永远被埋在山沟之中。”丁鸿当初与九江人鲍
骏共同事奉桓荣,相互十分友好,到丁鸿逃避封
号时,在东海遇到鲍骏,却装作不认识他。鲍骏
便拦住他责备说:“昔日伯夷、吴札是因乱世才
改变通常的做法,故而得以伸张他们的志气。
《春秋》之义,不因家事废弃帝王之事。如今你
因兄弟之间的私家恩惠而绝弃父亲的不灭基业,
能说是聪明的吗?”丁鸿感触而醒悟,流泪叹息,
然后便回家接受封国,开设讲坛教授学生。鲍骏
也上书说丁鸿经学十分纯熟,显宗很认为他有才
能有道德。
永平十年皇帝征召丁鸿,他一到即受到召
见,让他讲解文章《侯之命篇》,赐给他御衣和
绶带,让他在公车署内待诏,与博士同样礼遇。
不久,拜为侍中。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
年,迁升封为鲁阳乡侯。
肃宗诏令丁鸿与广平王刘羡及诸儒士楼望、
成封、桓郁、贾逵等人在北宫白虎观编次确定
《五经》同异,让五宫中郎将魏应负责秉承皇帝
旨意提问,侍中淳于恭呈奏皇帝,帝亲自进行裁
决。丁鸿凭藉高才,辩论诘难最为高明,诸儒士
都称赞他,皇帝也多次感慨赞美他。当时的人感
叹说: “殿中无双丁孝公。”丁鸿多次受到赏赐,
被提拔为校书,接着代替成封为少府。丁鸿门下
从此更加兴盛,从远方到此的有数千人。彭城
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都官至公卿。元和
三年,丁鸿迁升为马亭乡侯。
和帝即位,丁鸿为太常。永元四年,代替袁
安为司徒。当时宝太后临政,窦宪兄弟各自把持
重要权力。丁鸿便趁着出现H食,向皇帝呈上密
封的奏章,说:
我听说日是阳气精华,保持充实而不亏
损,是国君的象征;月是阴气精华,按照一
定的规律盈满缺损,是臣子的表征。因此H
食是臣下侵犯君王,阴气凌驾于阳气之上;
月圆满而不亏损,是臣下骄盛到头了。从前
周室衰落后期,皇甫之类的人在朝廷外专
权,与同类结党而势力强盛,侵犯夺取君主
权力,于是就出现日月相掩食,所以《诗》
说:“十月曰月相交,此月首日辛卯,日食
出现,此是巨大丑恶。”《春秋》上记有日食
三十六次,其中臣杀君三十二次。变故不会
没有缘由地产生,各有事件与之相应。威柄
不可以放手给下面,政权不可以借给他人。
观察往古,近察汉朝兴起,倾覆危亡的祸
害,没有不是由此产生的。因此三桓在鲁专
权,田氏在齐独揽政权,六卿瓜分晋;吕氏
家族掌权,统治者的继承者几乎被替换;哀
帝、干帝末期,祖庙得不到祭祀。所以虽然
有周公那样的亲属关系,却没有他那样的德
行,仍不能让他行使君权。
如今大将军虽想要整治约束自身,不敢
有越轨差错,但天下远近之人都惶恐害怕地
秉承他的旨意办事,刺史二千石刚升官便去
拜见告辞,请求通报等待回答,他们虽接受
的是皇帝赐的符玺,受的是尚书、御史等台
属的约束,却不敢随便离去,时间长的竟达
数十曰。背弃王室,倾向私门,此便是君王
威严受损,臣下权势隆盛。君臣之道相背离
于地下,效验便在天上出现,即使是隐藏的
阴谋,也会察照他们的真相,并显现出警
戒,以此告诉、提醒人君。不久前月在十五
之前就圆了,过了十五也不变缺,这是臣下
过分骄横违背国君,独断专行。陛下没有深
刻觉悟,故而上天两次警告,您实在应该感
到畏惧,以防止祸害。《诗》说:“恭敬地对
待上天的愤怒,不敢自我放纵安逸。”如果
整治政权自我责备,防微杜渐,那么凶兆妖
邪就会消失,祸害灭除而福气就会来到了。
那损坏山崖破坏岩石的水,它的源头也
不过是涓涓捆流;冲破云霄遮天蔽日的树
木,起自葱郁翠绿的幼枝细芽。禁止微小的
事物容易,一旦到了后期就困难了,没有人
不是因忽视细微之事而使它变大的。恩爱而
不忍教诲,义气而不忍割舍,从前发生过的
事情,对如今尚未发生的事来说是一面可以
照见未来的明镜。我愚蠢地认为不去侍奉天
子而去侍奉诸侯的官员背离正道依附私家的
大臣,他们依附权势之家,破坏谄媚阿谀,
以求得到容纳宠爱,陛下应该对他们施行所
有的刑罚。不久前大将军再次出行,威风震
动州郡,没有不向小吏百姓征收赋税,派使
者进贡的官员。大将军虽说不接受,可是东
西却没有归还主人,他手下的官吏做事肆无
忌惮,放纵地违法犯罪,而且不受到惩罚,
因此海内之人贪婪狡猾,竞相成为奸恶官
吏,百姓叹息,满腹怨恨。我听说天不能不
坚,不坚就会三光不明;君王不能不强,不
强就会使下面的官吏随心所欲。应该趁着出
现大变故,改善政治匡正失误,以满足上天
的意旨。
奏书呈上十几天,皇帝命丁鸿行太尉兼卫
尉,屯兵南北宫。于是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
丝带,窦宪同他的弟弟们全自杀了。
当时大郡人口五六十万中推举孝廉二人,小
郡人口二十万并有蛮夷人口的地方也推举二人,
皇帝认为不平均,将此事交给公卿共同商议。丁
鸿与司空刘方上奏说:“凡是按人口标准的条文,
应该有级别品第,蛮夷错综杂居,不能算数。从
今郡国一律按二十万人每年推举孝廉一人,四十
万推举二人,六十万推举三人,八十万推举四
人,一百万推举五人,一百二十万推举六人。不
满二十万人两年推举…人,不满十万三年推举一
人。”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六年,丁鸿去世,皇帝对他的赏赐馋赠比按
常规礼仪有所增加。他的儿子丁湛继承爵号。丁
湛死后,他的儿子丁浮继承。丁浮死后,他的儿
子丁夏继承。
论曰:孔子说“太伯三次谦让天下,百姓不
知道该用什么来称赞他这样的举动和品德”。孟
子说“听说伯夷风范的人,即使是贪婪的人也会
变廉洁,即使是懦夫也会树立志向”。如果太伯
是为了天下而离开周,伯夷坚持廉洁情操而离开
国家,就都不会有谦让的名声了。因此太伯被称
为有最高德行的人,伯夷被称为贤人。后世之人
听说他们的谦让因而敬慕他们的风范,谋求他们
的名声却不明白他们是如何得到的,因此激昂诡
异行为出现而得到赋予很随便了。至于邓彪、刘
恺,用让位给他弟弟的方法得到义,使他弟弟受
到不该继承而继承的责难而提高了他自己的名
声,在道义上不是太虚假刻薄吗!君子讲话,不
是随便地显现它的道理,而是用来启发天下将要
醒悟的人;树立操行,不是仅为了独善其身,是
为了教诲天下正准备行动的人。言语行为的取
舍,可以不小心谨慎吗!推究丁鸿的用心,是出
于忠诚和爱护吗?所以他最终醒悟而顺从正义!
与那些只知谋求名声的人是有区别的。
赞曰:五更等待询问,回答有如撞钟。庭院
排列着辎车,堂上奉行着礼制仪容。严肃认真的
陛下,手捧经书随后跟从。工迁恭敬谨慎,谦让
而不矫饰。白虎观中发表高论,深刻地谈论Et
食。

汉书百官公卿表白话文

汉书百官公卿表白话文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 冠将军之号。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初 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 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 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 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元, 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王莽改太常曰秩宗。

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 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三丞。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皆属 焉。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常置。

太仆,秦官,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 又车府、路軨、骑马、骏马四令丞;又龙马、闲驹、橐泉、癦駼、承华五监长丞; 又边郡六牧师菀令各三丞;又牧橐、昆鳜令丞皆属焉。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 常置也。

创作背景

《百官公卿表》不仅是研究秦、汉官制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史和政治制度史的珍贵史料。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序文,记录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职官的设置,及其职守与品秩。下卷是表文,记载了从汉高祖元年到汉平帝末年西汉一朝各级官员变动等的情况。

后人非常推崇《百官公卿表》,由于“百代皆行秦法制”,秦、汉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基本为历代王朝所沿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官公卿表

程新发著的《白话汉书》怎么读起来感觉不对味啊,...

程新发著的《白话汉书》怎么读起来感觉不对味啊,...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点资讯

2020 爱情短信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