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gxingshi.com--热点资讯】

求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谢谢啦,TXT或者DOC都行。

求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谢谢啦,TXT或者DOC都行。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夜11点—1点)11点前要入睡。晚上少吃,不失眠。

  丑时(夜1点—3点),肝经当令;

  现在的人经常熬夜,其实这是最伤身体的。(本人PS:而且,我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说,这四季人的脉象都是不一样的,什么弦脉啊滑脉啊,不过不是很懂就是了。)

  寅时(夜3点—5点)肺经当令。这时人体气血重新分配,人的深度睡眠时间。

  卯时(5—7点)大肠经当令。这时人排便是正常现象。

  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现在很多人不吃早餐,这是不好的,早餐如春雨滋润人的身体。

  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不可太过思虑。思伤脾。伤脾者体湿不是太瘦就是太胖。

  午时(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所以人一定要午休,哪怕是闭目养神一会。

  未时(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午饭要吃营养合口味。

  申时(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这时是人体头脑最灵活的时间,所以早学夕复习是最有效的。这个时间做事情效率最高。

  酉时(下午17—19点)肾经当令。人发低烧是肾气大伤,有三种人会发低烧:青春期的孩子,新婚夫妇,性生活过度。发高烧气血足的象。肾的最高创造力是生孩子的能力。元气藏在肾里。盐调动元气,咸味入肾,所以食要清淡。

  戌时(晚上19点—21点)心包经当令。最好与自己生命时重要的人交流十分钟(愉快谈心,聊天)

  亥时(晚上21—23点)。三焦经当令。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这是人做爱最佳时间。

  饮食篇:

  春:五谷养生;

  夏:羹养长;(本作者PS:就是粥!夏天高粱米水饭+土豆拌茄子多美好啊~~~)

  秋:酱剂养收敛;(味道厚重)

  冬:饮剂养藏。(淡酒)

  百病生于气: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本作者PS:古人就是让你没有七情六欲最好了)

  五痨:

  一、久视伤血;二、久卧伤气;三、久坐伤肉;四、久立伤骨;五、久行伤筋。(本作者PS:多运动啊……刚要办个洗浴票,没钱也要省钱……偶不爱跑步,一身汗难受,游泳舒服!效率也好!)

  七伤:

  一、太饱伤脾;(本作者ps:每次回家晚上都吃很多,很饱,很难受,可是好想吃啊……)二、大怒气逆伤肝;三、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四、过食冷饮伤肺;五、忧愁思虑伤心;六、风雨寒暑伤形;七、恐惧不节伤志。

  正文:

  一、黄帝内经的精神总纲:上古之人能年过白岁而不衰老,而现在的人五十岁就显得衰老。这是时代的环境不同,还是人们失去养生之道的缘故呢?上古之人懂得养生之道,效法阴阳,和于述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形体和精神同时保养的很好。可以尽享天年,度过百岁。而现代的人就不这样了,他们把酒当饮料,喝醉了行房事。肆欲纵色,耗散了精气。只顾一时的快感,违背真正的生活乐趣,起居没有节制,所以五十边衰老。

  二、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述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述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固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解释:上古之人都能年过百岁而不衰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形体和精神同时保养的很好,可以尽享天年,度过百岁。

  三、水是地球上的一种物资,有了水才有了万物,才有了生命;有了水,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水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离不开饮食,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部分;“饮食”二字就包括,一为饮、二为食,饮就是喝水;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密不可分;中国有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的好坏,不仅影响这方人的皮肤,

  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这方人的体质和健康。五行分类中讲到,在清水边居住的人多数都秃头和甲状腺肿大;在重水边居住的人多有瘸腿和患有克山病;在甘甜的水边居住的人,多健康和漂亮;在辛水边居住的人,皮肤不好一身疮疾;在苦水边居住的人,多佝偻或驼背;许多地方病的发生与水有直接的关系。初起首服水法:早晨起床要喝一杯水;仙丹九转太多事,服水自可追神仙;菊水:菊花能轻身益气;

  四、黄帝内经之“沐浴”:“气寒、气凉,行水滞之”(解释:人们要用水浴的方法来驱散体内是寒热和邪气)。经常在流动的水中沐浴是人类保健的重要内容。经常梳头、洗脚都可以养生。梳头有疏通静经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之功效。“时病新愈,冷水洗浴损心包”(解释:人的大病之后不能用冷水沐浴,人全身大汗时不能用冷水沐浴,人在太饿或太饱时不能沐浴)。洗澡水不能太热,老人沐浴时间不能太长。

  五、黄帝内经之“衰老”:

  1、人衰老的原因:

  A、人的生长、发育、壮大与衰老与人的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于生长壮大阶段,肾气旺盛;而当人向老年转化时,肾气则呈现出减退虚衰的状态;

  B、人到50岁肝脏开始衰退,60岁心气开始衰退,70岁脾气虚落,80岁肺气衰退;90岁肾气枯竭,百岁五脏之气全部虚衰;

  C、衰老与阴阳密不可分:人的生命之本在于阴阳,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离不开阴阳,但人走向老年时便足见出现阴阳失调的状况;进而加快衰老的进程;如果能保持阴阳的平衡就能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2、疾病症状:胃中有疾,肝胆二心都有火,面色黑,而且干枯,没有光泽;四肢关节疼痛,有内热;整日精神恍惚,健忘;诊断方案:采用清肝胆是郁火,以保养心神;清除胃中痰衔,以生长气血的方法,以神统帅气,气统帅血;气血能够周流全身;注意:未病先防止,使体内阴阳保持平衡,脏腑安详;

  3、与其有了病在求助治疗,不如在病之前就注意养生。等到已经生病在依靠药物,几乎等于徒劳。未病先防就是养生之道。

  4、春生夏长秋收都藏是大自然之气的规律,人也与之相应。遵循的是与万物相同的自然规律。

  5、一年四季的阴阳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即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养阴,即秋冬保养肺和肾;

  6、四季的阴阳是万物的开始和终结,是生与死的本源,违背它则发生灾祸,遵循它则疾病不生,这就是养生之道。

  7、疾病症状:25岁,因工作压力大,加上食欲不注意控制,而导致生病;其症状是时儿发澡热、困倦、盗汗,汗水湿透了内衣,没有食欲,呼吸不畅,面色发清、发黄,没有光泽;诊断:冬三月人人惧怕寒冷,而这个人燥热盗汗,则阳气不能固守;冬天的季节出汗不止,阳气外泄,使得肾水干结,到了春天以什么生发助长肝气?阳气以断竭,还有什么来滋养身体?

  8、寒冷的季节不能控制住他的燥热。冬天属于封藏的季节,人的阳气应好好保护,到了开春时就会像春雷一样发动,使身体如同大自然的万物迎春一样,生机勃勃。如果冬天人的阳气没有保养好,不能固首在体内,到了春天,就不能蓬勃茂盛。人的身体与大自然是相应的,冬季是万物封藏起来,人体内的阳也是如此,封藏在内,不能外泄。这样与冬季相应。

  六、黄帝内经之“心理”:

  1、“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用一种正常的精神活动来调节另一种不正常的精神活动;

  2、黄帝内经的五行原理:恐、水同类;喜、火同类;忧、金同类;怒、木同类;思、土同类;五行相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3、对受惊吓的人需要平(平常),平常之事就要司空见惯,必定不会受惊吓;

  4、暗示解惑法;顺情从裕法;自我调节法;

  5、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此三难;滋味不觉,此四难;神虚精散,此五难;

  6、夫道者年皆百数:懂得养生之道,并遵循养生之道的人,年纪都到白岁之上;

  7、精神是养生之首,“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要求人们安定情绪,不贪欲妄求,心中安详平和,没有恐惧焦虑等危害的情绪;

  8、喜怒不节有伤肝脏,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即悲哀忧愁过度将直接影响人的心脏;新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七、黄帝内经之“地理”:

  1、天地之间,东西南北,其气候温凉寒热各不同,对人的身体健康及寿命的长短有着不同的影响。其原因是:用阴阳的方法解释,地理环境的不同,阴阳之气的运做也就不同。而阴阳之气的上升和下降。则直接影响人的体质和人的寿命长短。

  2、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习惯与体质特征。东方地处海摈,是盛产鱼和盐的地方,当地居民多食鱼类和咸类,他们皮肤黑,肌里疏松;西方地域多山旷野,是沙石之地,当地人依山而住,多食肥肉,形体肥胖,外邪难以侵害;南方地势低下,雾气露水较重,当地居民喜欢酸类和腐熟的食物,皮肤致密呈红色;北方地势高,气候寒冷,当地人以牛羊肉及乳汁为主食;中央之地平坦潮湿,事物的种类较多,生活安逸。

  3、各种疾病都是由于燥湿、寒暑、风雨、喜怒、饮食、居处等原因引起的。病因有三大要素:天气要素:即燥湿、寒暑、风雨。情志因素,即喜怒。饮食起居因素,即饮食、居处。

  4、引起疾病的原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内因即情志、体质等。外因则包括生活的自然环境。

  八、黄帝内经之“饮食”:

  1、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堰。安生之本,必之于食。

  2、人不要太饿时才吃饭,吃也不能太饱。不要太渴时才喝水,喝水也不要太多。吃喝的量过多,都对身体不宜。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

  3、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基正也。

  解释:以强劲的药物治病,远不如平和的药物,而即便是最温和的药物,也不如我们的日常饮食。

  4、饮食不仅仅能维持正常的生命运动,它还具有抗病治病的作用。医生治病,先要摇清楚病人的病因,先以食物来治疗,食疗不好,再用中药。

  九、黄帝内经之“起居有常”:

  1、“起居有常”即生活起居有规律,合乎卫生。人与大自然,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的规律相应相参,人的起卧要顺应天时,顺应四季更替规律。

  2、春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天地生气勃发,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日子。人们应当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披散头发,舒展身体。使神志随春意,这是顺应春天的规律,是养生之道,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伤害肝脏。

  3、夏三月是万物繁茂秀美,天地阴阳之气交合,自然界的植物结出果实的时候。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厌烦白天的时间长,使心中没有怒气。这是顺应夏季的规律,是养生之道,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害人的心。

  4、秋三月是万物成熟的日子,天高云谈,秋风渐凉。大地的暑热和潮湿已经散去,地气清明。人们应当早睡早起,鸡鸣时分便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宁。这是顺应秋季的规律,是养收之道,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害肺。

  5、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的日子。天寒地冻正是需要保护和不能扰动阳气的时候。人们应当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日光显露后在起床。使神志像隐藏一样平稳、安静。这是顺应冬季的规律,是养藏之道。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害肾脏。

  6、睡眠与饮食、呼吸一样,是人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组织部分。

  7、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一天不睡觉对身体的伤害一百天都难以恢复。

  8、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个小时,成年人以8小时为宜,老年人也不得少于7、8小时。卧室内安静、干净,空气清新是最基本的要求。

  9、洗脚是人睡觉前最重要的环节。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60多个穴位,经常用温水洗脚,能增强血液的运行。调整脏腑,舒展经络。春天洗脚,生阳固脱;夏天洗脚,属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儒;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10、脚掌心有无数的神经末梢,按摩脚掌心能强壮身体,防止早衰。经络与脏腑、体表各器官组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1、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眼。睡眠时要把脑中的千头万绪都加以排除,安定心神,心静了才能有好的睡眠质量。

  12、睡觉的姿势应该像猫狗一样侧身蜷曲,而不应该直挺仰卧。而床头的位置应该是头朝北,脚朝南。

  十、黄帝内经之“以动养生”:

  1、远古的时候,人类居于禽兽出入的山林荒野,他们以活动躯体的方式来驱除寒冷。在阴凉的地方避开暑热。

  2、人体必须经常运动,这才会像流水和门枢一样不腐不柱。

  3、不妄做劳,劳动不要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4、运动的方式:太极拳、按摩术、保健球、读书

  5、乾隆的养生四大口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解释:

  吐纳肺腑:早上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呼出混浊的气体,吸进新鲜的氧气;

  活动筋骨:经常锻炼身体,

  十常四勿:人的身体十个部位要经常活动:

  十常: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耳常弹、面常搓、足常摩、肛常提、肢常伸;

  四勿:四种行为要进行节制,吃饭勿言、睡觉勿语、喝酒勿醉、色勿迷;

  适时进补:在人年老的时候,适当的增加一些营养,弥补身体;

  6、一天不读书,心理就没有什么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耳朵眼睛都不清爽;体弱多病的时候,翻开名家的著作读一读,足以养病。读书可保持大脑的运作。

参考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752772286

黄帝内经原文txt

黄帝内经原文txt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原文+白话文完整版.pdf
黄帝内经附白话全译.txt
黄帝内经txt全文.txt
链接内有3个文件哦~满意请及时采纳~
http://pan.baidu.com/s/1ntFoL9f
满意请及时采纳

黄帝内经全文txt 谢谢

黄帝内经全文txt 谢谢

黄帝内经全文及译文txt

黄帝内经全文及译文txt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61/79/91/1198617991.3476611.gif" target="_blank">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0">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

  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内经》冠以黄帝名,并非真为黄帝之作。淮南子曾指出: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讬之于神农、黄帝。

  《内经》既非黄帝之作早已为确论,但其成书究竟何时?又出于何人之手?对此,历代以来意见纷纭,终未能取得共识。例如,司马光指出: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他认为“此周汉之间,医者依讬以取重耳”。综观历代学者,在《内经》之成书时代上,约有以下几种观点,如有成书于战国者,有成书于战国末至秦汉之际者,有成书于西汉者,或谓更为晚出者等等,现仍为学者争论最为激烈之问题之一。在这个争论之中,有一点则为大家所公认,即明代医学家吕复之所论:“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

  《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还有扁鹊内、外经等。何以分内经、外经,犹《易》之有内、外卦,《春秋》之有内、外传,《庄子》之有内、外篇,《韩非子》之有内、外储说。故知医学之分黄帝内经、外经等,只有次第名而并非有何深意。今《黄帝外经》早佚,唯《黄帝内经》尚存。

  《黄帝内经》成书后,在其传抄流布过程中,既有内容的散落,也有掺入和补撰,在历代注释整理中,也增加了该书内容。因此,出现了何为原文?何为讹传?何为杂入等难以分辨的混乱局面,为研究者的辨析鉴别造成了困难,也时有争论。《黄帝内经》流传甚广,现就今之《素问》、《灵枢》分述之。

  《素问》:公元6世纪,全元起首次全面注释,当时第七卷早佚,故只有8卷。公元762年,王冰次注,称为《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其中除72—73篇有目缺文外,经王氏补入“旧藏”7篇。11世纪,北宋校正医书局对王氏注本再加校勘注释,改名《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成为宋之后历代刊刻研究之蓝本和依据,刊刻者有数10种之多。

  《灵枢》:在《汉书·艺文志》名为《九卷》,公元6世纪前后,其名有《针经》、《九墟》、《九灵》、《灵枢》等不同书名之传本。南北朝、隋唐间,《针经》注本多种曾有流传,并见于隋唐及日、朝之医事法令将其列为医学教材,但未能流传后世。如前所述,宋史类刻刊《灵枢》(1135年)后,即成为《九卷》之唯一刻本流传于世,虽有12卷本与24卷本之不同,但篇目内容次第等并无差异。

  《素问》、《灵枢》历代之注释、节要、语译以及国外之注释、译本,共计有200余种之多,其中少数影响大者,每种刊刻印行有达40多次者。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尽管医学家学说各异而有争论但鲜有背离之者,几乎无不求之于《内经》而为立论之准绳。这就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也必须首先攻读《内经》的原故。因为,若不基本掌握《内经》之要旨,将对中医学之各个临床科疾病之认识、诊断、治疗原则、选药处方等等,无从理解和实施。

  《黄帝内经》的科学成就:前已提及,《内经》之成书,既非成于一时,也非成于一人。由此可知,乃是先秦诸多医学家对其前代医学发展的一次系统的总结,是对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的高度概括,并从而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达到了历史的高水平,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成就和十分正确的预见。或者正因为如此,《内经》至今仍有其很强的生命力。

  现仅就其科学成就之重要者分述如下:

  公然宣布与巫术决裂。中国医学在商周时期仍处于鬼神观念占居统治地位,不但病因要寻求鬼神作用的因素,治疗也多巫术之法。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认识逐渐发生了动摇,围绕着疾病诊疗是否鬼神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民间医生扁鹊及《内经》作者们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斗争中,鲜明地反对鬼神说。《史记·扁鹊仑公传》明确记述了扁鹊行医的六不治,其中之一即“信巫不信医不治”。《内经》的作者在《素问·五脏别论》中强调:“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用意深刻地阐明了他们在这关系医学发展道路和方向上的立场和观点,他们的观点为历代医学家所遵循,从而保证了中国医学基本上一直沿着唯物的疾病观不断发展。

  人体解剖、生理研究的成就。认识人类疾病必须首先认识人类自身。《内经》的作者们很可能直接参与了对人体的解剖研究,并实地进行了人体体表与内脏的解剖。《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例如消化道解剖,《灵枢》已详述了唇口几何,唇到齿距离几何,舌形重量,齿至咽距离,会厌形质,口腔容量,食管长度,胃容量及体大小,贲门、幽门形质,小肠长度、如何曲屈、容量,大肠之升、横、降、容量、重量,肛门形质等等,其所记述之大小、长度、容量、形态与相互关系等,同现代人体解剖基本一致。又如关于消化系统之功能,血液环流周身之功能,泌尿生殖系统之功能,虽然认识多有失之于笼统,然而也有许多科学的论断。譬如血与脉的关系,不但对血管区分为经脉(大血管)、络脉(大血管之分支血管)和孙脉(细小血管),并且明确指出血脉是运行人体经过饮食消化而产生营养精气等物质的,特别强调这种运行在人体“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实际上他们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提出了科学的预见。

  高明的医疗技术。《内经》是一部理论专著,但个别部分也涉及医疗技术。例如该书不但记述了水浴疗法、灌肠技术,而且比较正确地论述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的外科手术截趾术等。《内经》已设计使用了筒针(中空的针)进行穿刺放腹水的医疗技术,这是一次改善腹水治疗和减轻患者痛苦比较成功的尝试。筒针穿刺放腹水虽然未能创造出根治腹水的方法,但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在后世继续得到发展和应用。

  至今虽然在器械条件和技术上已有了极大的进步,然而其原理却是完全一致的。可贵的是《内经》还记述了筒针的制作技术要求,指出:“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锋其末”。在进针的技术要领方面也已达到与现代基本相似的步骤和方法。

  提倡疾病预防强调早期治疗。中国医学自古就十分重视促进人体健康以预防疾病的思想,追其原则始于《内经》。例如:反复强调的“虚邪贼风(指致病因素),避之有时”。又如强调,一位高明的医学家,应当治未病之病,而不是治疗已病的病。如果等到病已发而后才给予药物治疗,就犹如渴而穿井,战乱已成才去制造兵器的道理一样,不是太晚了吗?

  又说:一位高明的医学家,治疗疾病必须“救其萌芽”。并批评了医学家中对一些久病轻易作出“不可治”的结论,指出:“疾虽久,犹可毕也(是可以治愈的),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本也。”其思想都是很先进的。

  《内经》虽有不少待研究、商议的内容,但其科学的内容、积极探求的思想等,是其2000多年来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源泉。

  《内经》不单在中国医学的发展上创造了2000多年医学家们不断研究、不断运用以解决医疗理论和技术的有效记录,而且为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医学家所研究和运用,以为指导,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同时,《内经》也早已为欧美汉学家、私人收藏家、国家图书馆所广泛收藏和流传,而且有被部分节译或全译为英、法、德等文本出版者。在当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内经》也更加为人类所重视。

谁能给我发一份《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txt版的...

谁能给我发一份《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txt版的...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463646978&uk=2389258705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点资讯

2020 爱情短信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