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gxingshi.com--热点资讯】

唐诗三百首寻隐者不遇

唐诗三百首寻隐者不遇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056 李白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057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贾岛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贾岛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名家点评

明代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俞仲蔚曰: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语意真率,无复人间烟火气。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清代吴烶《唐诗选胜直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问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参考资料:-寻隐者不遇

贾岛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寻隐者不遇

贾岛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隐者”隐于“此山中”,则“寻隐者”的“我”必然住在“此山”外。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般都热衷于“争利于市,争名于朝”,“我”当然是个知识分子,却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究竟为了什么?当他伫立“松下”四望满山白云,无法寻见“隐者”之时,又是什么心情?这一切,都耐人寻味,引人遐想。(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寻隐者不遇 古诗解释

寻隐者不遇 古诗解释

访隐者不遇贾岛

访隐者不遇贾岛

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点资讯

2020 爱情短信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