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gxingshi.com--热点资讯】

典故二字词语

典故二字词语

画龙点睛
【释 义】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典 故】梁朝张僧繇是吴地人。天监年间,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顿时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飞上了天!……等天气便会原样后,人们发现被点上眼睛的那两条龙果然不见了!人们惊叹不已……

卧薪尝胆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典 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一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三顾茅庐
【释 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典 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东施效颦
【释 义】效:仿效;颦:同矉,蹙眉。原比喻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现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
【典 故】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好美的女子!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班门弄斧
【释 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典 故】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跟秋字有关的词语

跟秋字有关的词语

带有秋字的词语有很多,比如一叶知秋、秋高气爽、秋风落叶、春华秋实、多事之秋、老气横秋、平分秋色、千秋万代、一日三秋、秋收冬藏、明察秋毫、春兰秋菊等。

词语解析:

一、一叶知秋

1、拼音:yí yè zhī qiū

2、释义: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3、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白话文:“见一片树叶的凋落而知道每年的傍晚。”

二、秋高气爽

1、拼音:qiū gāo qì shuǎng

2、释义: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3、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白话文:“玉山草堂静静爱你,高秋爽气相鲜新。”

三、秋风落叶

1、拼音:qiū fēng luò yè

2、释义:原指秋风扫尽了落叶,一片凄凉的场景,现多比喻为一扫而光。

3、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

白话文:“以智谋愚蠢,以正义讨伐不义,就像秋霜打落叶。”

四、春华秋实

1、拼音:chūn huá qiū shí

2、释义: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

3、出处: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五、多事之秋

1、拼音:duō shì zhī qiū

2、释义: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参考资料:

-一叶知秋

-秋高气爽

-秋风落叶

-春华秋实

-多事之秋

秋的四个词语

秋的四个词语

秋高气爽、一叶知秋、秋风萧瑟、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秋风落叶、春华秋实、春兰秋菊、金风玉露、秋收冬藏、秋月春风、落叶知秋、丹枫迎秋等。
1、秋高气爽
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朝代:唐朝
出处: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翻译:喜欢您玉山草堂的安静,秋天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2、一叶知秋
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朝代:西汉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翻译:看见树的叶子落了,就知道这一年快过完了。
语法:紧缩式;作定语;指从局部推知未来。
3、金风送爽
解释: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处: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翻译:秋风带来了凉意。清凉的露水惊艳了秋天。
4、秋风萧瑟
解释:形容秋天的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
朝代:东汉末年
出自: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翻译: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5、秋色宜人
解释:秋色:指秋天的景色。宜人: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秋天的景色 气候 温度等等都让人很舒服,很舒适。
朝代:唐朝
出处: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翻译: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描写秋的四字词语大全

描写秋的四字词语大全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飞
红衰翠减、霜天红叶、枫林尽染、一叶知秋

天高气清、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高马肥

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春华秋实

秋风习习、雁过留声、天朗气清、丹桂飘香

秋风过耳、秋雨绵绵、秋意深浓、满山红叶

秋兰飘香、芦花飘扬、丹枫迎秋、五谷丰登

秋色宜人、大好秋光、秋风萧萧、秋风萧瑟

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

秋风瑟瑟、北雁南飞、春花秋月、秋月春风

秋天的词语

秋天的词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查看更多热点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点资讯

2020 爱情短信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