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gxingshi.com--经典爱情短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

这首诗有点奇怪啊,我在全唐诗上找了一下。出现了这么两首,都是一样的,但是作者不一样

卷53_35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卷589_55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年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其他的诗集上好像都是写是宋之问的,贺知章肯定不对

"近乡情更怯"出自哪首诗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是宋之问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小诗,它之所以动人,自有其独到的地方。宋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第二年便逃归洛阳,匿居友人张仲之家里。这首小诗就是他逃归途中所作。
  广东罗定县与广西岑溪县接壤,地处偏远的群山之中,西有云开大山,东有大云雾山,古时交通极为不便,音书难达。诗的开头“岭外音书断 ”,就是指诗人贬罗定后,与家人断绝了音信。可是下句说:“经冬复历春 ”。从寒冬到新春在这漫长的时日里,未得到家里一点消息。岂能不挂怀?这似乎有为自己北逃作辩解之意。第三句反说:“近乡情更怯”。既是渡汉江,又是近乡,这个地方必是襄阳无疑了。襄阳是唐代东西两京通向江南、岭南必经的要道。过襄阳向北即是河南境。正所谓,“便下襄阳向洛阳”。洛阳南郊有宋之问的陆浑山庄,洛阳已经指日可达,诗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近乡 ”的感觉 。经历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接近家乡了 ,本该万分激动 ,一个“怯”字,完美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态、情态与形态。他怯生生的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担心自己会听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同时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更使他心情复杂,不敢见乡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什么意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什么意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出自:宋之问《渡汉江》

原诗:

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释义: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诗人成就:

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从《宋之问集》和《全唐诗》所收作品来看,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

宋之问在世时与沈佺期齐名,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流放途中作的一些诗有较充实的内容,在艺术形式上,宋之问的诗以属对精密、音韵协调见长,大多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人物轶事:

自古凡是文人都爱好文字,一日宋之问见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被称作“因诗杀人”。

思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思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怯”是害怕的意思
诗人说:“近乡情更怯”,一个“怯”字反映作者的复杂矛盾心情。他生怕听到一些坏消息,谁知一些家中的情况,这是人之常情。他生怕听到一些坏消息,谁知这一段时间家中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呢。因此反而“不敢问来人”。这是宋之问的心情,这一心情也代表了许多长年在外,而回家的人在路上的心情,而这一繁纷复杂的心理活动,仅用二十个字表现出来,不能不说是脍炙人口之作。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怯”是什么意思?怎...

“怯”是害怕的意思
诗人说:“近乡情更怯”,一个“怯”字反映作者的复杂矛盾心情。他生怕听到一些坏消息,谁知一些家中的情况,这是人之常情。他生怕听到一些坏消息,谁知这一段时间家中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呢。因此反而“不敢问来人”。这是宋之问的心情,这一心情也代表了许多长年在外,而回家的人在路上的心情,而这一繁纷复杂的心理活动,仅用二十个字表现出来,不能不说是脍炙人口之作。

查看更多经典爱情短信相关内容,请点击经典爱情短信

2020 爱情短信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8号-1